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河北省林业厅直属的大型国有林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森林覆盖率80%。有林地面积112万亩,林木蓄积量1012万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在同类地区居世界第一;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是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全国森林平均水平的1.58倍,世界森林平均水平的1.23倍;林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堪称珍贵、天然的动植物物种基因库。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约200亿元,每年提供超过142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 2017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一、自然地理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地处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交汇处,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部隔河与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克什克腾旗接壤,南、东分别与承德市御道口牧场和围场县的五乡一镇相邻,海拔1010-1939.9米。属典型的半干旱半湿润寒温性大陆季风气候,春秋两季较短,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极端最高气温33.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3.3℃,年均气温零下1.3℃,积雪7个月,无霜期64天,降水量460毫米,大风日数53天。是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土壤类型以山地棕壤、灰色森林土和风沙土为主。地处森林-草原交错带,植被类型多种多样,主要为落叶针叶林、长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丛、草原与草甸和沼泽及水生群落。
二、发展历程 塞罕坝机械林场于1962年2月由国家林业部肇建。1968年底至今归属河北省林业厅管理。建场之初仅有有林地24万亩,森林覆盖率11.4%,林木蓄积量33万立方米;无霜期仅有52天,年均大风日数83天,年均降水量不足410mm。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人艰苦创业、接续奋斗,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地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1993年,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建成;2002年,成立了塞罕坝省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塞罕坝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凉爽的气候、悠久的历史、浓郁的满、蒙、契丹风情和清代历史遗迹,使这里成为了华北地区著名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被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休闲度假的天堂"。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相继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最佳森林公园"和"河北最美的地方"。 三、荣誉称号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生态建设成就受到全社会和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赵乐际、刘云山、孟建柱、刘奇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河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到塞罕坝机械林场调研指导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塞罕坝机械林场先后荣获时代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河北省先进集体、全国国有林场建设标兵等荣誉称号。林场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林业局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河北省林业厅艰苦创业教育基地。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之"激励与行动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