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2023年12月份政治理论学习安排

时间:2023-12-20  点击数:

一、学习内容

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议;

2.习近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

4.《论党的自我革命》;

5.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的回信;

6.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

7.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二、学习形式

(一)以集体学习为主,多种形式相结合。采用精读文件、专题讨论、观看视频、辅导讲座、专题报告、经验交流、调研考察等方式进行,也可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学习形式。

(二)积极开展自学。倡导教职工开展自学读书活动,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三)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活起来。积极利用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形式,调动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

(四)其他形式。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报告会、讲座、论坛、读书会、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开展生动多样、富有特色的理论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学习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三、学习要求

各处室、系(二级学院)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督促检查,确保学习实效,做好个人学习笔记等相关资料的留存,以备检查。

温馨提示:我校网站“党群工作”栏目下设有“政治理论学习”板块,为全校师生提供学习资料。详见网址:https://www.hbly.edu.cn/dqgz/zzllxx.htm。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会议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质量落实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做好“两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严管严治锻造纪检监察铁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会议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反腐。要强化政治监督,推动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有效捍卫党的团结统一。要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对比较突出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深化源头治理,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要重拳纠治“四风”顽疾,强化监督检查,严格纪律执行。要加强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同,实现无缝监督、合力监督,提升监督效能。要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队伍,努力做自我革命的表率、遵规守纪的标杆。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3年工作情况和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准备情况汇报。

会议同意明年1月8日至10日召开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3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就是要始终坚持严的基调,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在全链条全周期全覆盖上持续用力,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严明政治纪律带动各项纪律全面从严。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推进纪律教育常态化,加大《条例》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抓好《条例》的贯彻执行,促进执纪执法贯通,切实维护纪律的刚性、严肃性。要准确运用“四种形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不断提升全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习近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习近平

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总结新时代10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

一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表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我们都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

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全局,坚持系统观念,谋定而后动。要坚持重点攻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同时,要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统筹兼顾,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和长远相结合。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当前,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迎难而上、接续攻坚,以更高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要做足统筹协调的大文章,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治愈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系统平衡。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的道理所在。同时,自然恢复的局限和极限,对人工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留下了积极作为的广阔天地。我们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西考察。这是10日下午,习近平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考察时,冒雨沿江堤步行察看沿岸风貌。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对于严重透支的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要严格推行禁牧休牧、禁伐限伐、禁渔休渔、休耕轮作。对于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生态退化突出问题,要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修复,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荒则荒。对于生态系统受损严重、依靠自身难以恢复的区域,则要主动采取科学的人工修复措施,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市群,要积极探索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深度融合的新路子,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四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发挥这一公共产品的最大效用,让人民群众在美丽家园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防止过度索取、肆意破坏,就要有明确的边界、严格的制度,做到取用有节、行止有度,这就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约束。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不仅关系经济发展质量,而且攸关每个人的生活品质。只有人人动手、人人尽责,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才能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必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法规制度,坚持运用好、巩固拓展好强力督察、严格执法、严肃问责等做法和经验。要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化执法监管,切实做到明责知责、担责尽责。要建立健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真正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要进一步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用好绿色财税金融政策,让经营主体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合理回报。要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

五是“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不得也急不得,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决不能搞“碳冲锋”、“运动式减碳”。要立足国情,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对于传统行业,不能简单当成“低端产业”一退了之、一关了之,而是要推动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形成更加主动有利的新局面。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的一部分。来源:《求是》2023年第22期


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的回信

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的师生代表:

  你们好!来信收悉。近40年来,武汉大学师生坚持参加南北极科学考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完成了一系列科学考察任务,传播了和平利用极地的中国主张,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你们在信中表示,要用国家的大事业磨砺青年人的真本领,说得很好。希望学校广大师生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接续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正在参加中国第四十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4名师生,我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南极科学考察队全体队员致以亲切慰问,希望同志们顽强拼搏、严谨工作、保重身体,祖国和人民期待着大家凯旋。

习近平

2023年12月1日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




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11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希望各国专家学者当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秉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

大会主题为“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当日在上海开幕。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勉励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践行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再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关怀和谆谆嘱托一以贯之,既是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肯定,更是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奋进方向,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广大高校教师牢固树立好“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努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切实回答好“强国建设、高教何为”的时代命题,不负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

要将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教师思政工作,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高校教师要坚持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坚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以言传和身教将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深化高校教师思政内涵建设,把教育家精神作为重要内容有机融入,引导教师主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组织开展文理工农医各学科专业领域教师培训,引导教师深入挖掘不同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要强化课程思政优秀教师示范引领,构建国家、地方、高校三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体系,引导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学习身边的榜样、成为学生的榜样。

要将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高校教师要充分发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着力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高地和创新中心。要打造基础学科领域核心教师队伍,深入实施系列“101计划”,以核心课程建设带动核心师资队伍建设,有组织开展教师互相听课、互相评价,基于学生认知学习规律开展个性化教学。要提升教师“四新”建设水平,以不同学科专业教师协同,深度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以高校教师与业界专家交流合作,深度推进产教融合;以各类特色学院为重要依托,加快培养紧缺人才。要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深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虚拟教研室建设,指导开展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以赛促教,引导广大教师钻研教学、创新教学、潜心育人。

要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高校教师要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积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主动权,以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加快推进高教强国建设。要提升教师数字创新能力,引导教师丰富数字化教学内容、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掌握数字化教学手段、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要促进东中西部教师优质资源共享,深化“慕课西部行计划”,扩大慕课、虚拟仿真实验等优质资源覆盖面,促进更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要积极贡献中国教师智慧,指导建设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建好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大力推动“慕课出海”,为世界高等教育贡献中国力量。(作者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3©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现代农业与园林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河北省承德市高校园区   邮政编码:06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