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学生在上专业课或实习时可能会接触很多小动物,包括宠物、野生动物还是农场动物,这种接触可能会导致我们被动物抓伤或咬伤。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紧急处理事关重要,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感染以及其他潜在的风险。
认识狂犬病暴露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狂犬病依然是病死率最高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组织,都属于狂犬病暴露。
暴露方式不同,患狂犬病的概率不一样。狂犬病暴露后风险分级分为三个级别,Ⅰ级暴露指完好的皮肤接触或被舔舐,只需清洗暴露部位即可。Ⅱ级暴露指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属于低风险暴露,此类暴露虽然发病几率不高,但并不是零概率的无风险暴露,遇到类似情况应认真处理伤口和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Ⅲ级暴露是高风险暴露,指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破损皮肤被舔舐;黏膜、开放性伤口被污染;或者直接接触于蝙蝠。高风险暴露不但需要进行伤口处置与疫苗接种,还要根据既往是否注射过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史决定是否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保持警惕
首先要观察动物是否感染了狂犬病毒,被感染动物前期表现为精神不振、害怕阳光、唾液增多以及吞咽困难;进入兴奋期后,表现为焦躁狂暴,会主动攻击其他生物;后期会变得疲软沉郁,下颌流涎,但外界稍有刺激又会表现得狂躁不安,甚至自咬自残;最后会出现麻痹症状,卧地抽搐,直至死亡。在学习或生活中如果遇到有以上症状的动物或人类,一定要尽快远离并报告,一旦被有这样症状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就要引起高度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