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棵松树到万亩青林——弘扬塞罕坝精神微党课第六讲

作者:  时间:2023-10-28  点击数:

从一棵松树到万亩青林——弘扬塞罕坝精神微党课第六讲

首都北京向北400多公里,有一片140多万亩的人工绿廊,沿着内蒙古自治区的南缘,与河北承德、张家口等地的茂密森林连成一体,筑起一道绿色长城,成为京津冀和华北地区的风沙屏障、水源卫士。这里森林草原交错相连、河流湖泊星罗棋布,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她就是塞罕坝,蒙古语的意思“美丽的高岭”。很难想象,在20世纪50年代,塞罕坝却是寸草难生的一片荒漠。草木不见,黄沙弥漫,风起沙涌,肆虐地扑向北京城。20世纪60年代初,为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国家下决心建一座大型国有林场,恢复植被,阻断风沙。

听党召唤,不辱使命。尽管条件艰苦,却未挡住一群年轻人勇于担当的步伐。1962年,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集结上坝,毅然来到条件艰苦的高原荒漠,与当地林场242名干部职工一起,组成一支平均年龄不足24岁的创业队伍,开始了战天斗地的拓荒之路。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青春乃至一生都安放在了这里。他们用青春书写了奇迹,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初心使命。让我们开启弘扬塞罕坝精神第六讲,一起学习从一棵松树到万亩青林的故事。

2023 ©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河北省承德市高校园区   邮政编码:06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