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红色故事,賡续红色血脉”专栏: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之三—— 陈彦娴

作者:  时间:2024-05-20  点击数: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数艺 222 班的张若楠。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发言,有机会向各位老师和同学展示自己。我平时喜欢看电影,打羽毛球,我的性格开朗,有趣。这帮助 我在专业学习中遇到困难也不退缩,我在学校担任校融媒体中心摄影摄像部部长,我曾获得过冬季摄影大赛一等奖,为校公众号设计编排海报。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主要研究设计学、艺术学、数字媒体、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涉 及造型艺术、艺术设计、交互设计、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图形学等,进行虚拟场景、角色动画。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有关塞罕坝精神的相关内容。我将分为四部分带大家深入了解。

首先,我们来谈谈塞罕坝的精神内涵, 在塞罕坝建场三十年之际,“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 ”便是当时的塞罕坝精神,在经过多年实践以及原塞罕坝精神基   础上凝练提升后。于 2010 年 6 月,“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 ”成为了最新的塞罕坝精神。 |它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她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 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对于塞罕坝精神,在查阅资料时,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 |“从一棵树到一片“海 ”的塞罕坝精神的“绿色接力 ”,塞罕坝从昔日的荒漠变为如今的美观,离不开造林人世世代代的艰苦奋斗与无私奉献,这也恰恰响应了塞罕坝精神的内容。

那么提及至此,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位人物,她是塞罕坝林场的第一代务林人,也是“六女上坝 ”的发起人——78 岁的陈彦娴老人。19 岁“上坝 ”的她和许多普通的造林人一起, 经过多年的努力,把塞罕坝这片茫茫荒漠变成了苍翠绿洲,到 2017 年,林场的林地面积达 到 112 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2017 年 12 月 5  日,陈彦娴同志飞赴非洲,作 为塞罕坝林场三代人的代表,走上了联合国规划署“地球卫士奖 ”的领奖台并发言。“种下 绿色就能收获美丽,种下希望就能收获未来 ”这句话赢得了台下的热烈掌声,这是世界对‘中 国绿 ’的肯定。陈彦娴同志与其他造林人并没有因为荣誉与夸赞而居功自傲,始终觉得,不 就是把树栽活了,让荒山变成了林海嘛,这一句简单的话语承载了造林人多少年的心血与奋斗,

现在,我们再来看下一个方面,塞罕坝的精神根源。首先我们聊一下塞罕坝的溯源,这里就地域广袤,树木参天,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 ”。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科学的规划设计,确立了四项建场任务,为塞罕坝林场的建立有着良好的基础巩固作用。如今,建场时营造的树苗,已经变成了浩瀚林海,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效益,也更有效地传播了生态文化,弘扬了生态文明。

那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要如何学习并弘扬塞罕坝精神的时代意义呢?为此我整理出了以下六点来解答如何去学习塞罕坝精神,要始终牢记使命,筑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 根基,要矢志艰苦创业,始终保持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要坚持使命至上,要坚持绿色发展, 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 略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要坚定必胜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永不懈怠、永不退缩,一步一个脚印。作为一名青年人,我们更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弘扬塞罕坝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铸就“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的塞罕坝精神。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2023 ©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河北省承德市高校园区   邮政编码:06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