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现我校教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卓越贡献,拓展师生全球视野,5月22日下午,由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主办、教务处和科研中心协办的“立足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系列讲座第一讲在北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我校对外汉语骨干教师李凤霞以“从狮身人面像到华沙美人鱼——‘一带一路’上旅院教师的七年汉语推广之路”为题,带来一场深刻感人的专题讲座。学校副校长温守东和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教务处、科研中心相关领导出席讲座。各二级学院师生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李凤霞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时代背景,系统回顾了两次作为国家公派汉语教师在海外任教的经历。2015年起,她先后在埃及开罗大学与波兰华沙大学开展汉语教学、文化推广与学术合作工作,累计七年。她以第一视角展现了我校教师作为“文化使者”,在不同文明间架起交流互鉴桥梁的风采。

李凤霞讲述了她在开罗大学从零起步,不仅承担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还承担开罗大学孔子学院的《孔子学院》编辑、HSK考试组织者、汉语桥比赛负责人等多项任务,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从课程教学到文化传播的本土化教学模式。她还分享了在华沙大学如何开展“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组织学生体验春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培养出一批“知华、友华、讲华语”的本地青年。
讲座中,李凤霞穿插展示了她编写的教材、带学生参加“汉语桥”比赛、组织中波文化日及体验中国文化夏令营等丰富内容,让师生深刻感受到汉语国际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也彰显出我校教师在全球文化传播格局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讲座过程中李老师与学生多次互动,并回答学生们的提问。
本场讲座是我校第一届国际文化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校推进“国际视野育人”理念的具体实践。李凤霞鼓励青年学子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专业本领,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未来,我校将持续推出“立足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系列讲座,积极搭建中外人文交流平台,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旅院智慧与力量。(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