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承德,寒意初显,但在我校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内,却涌动着感人至深的热流与澎湃的激情。10月29日,由河北省文明办、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承德市文明办承办,我校协办的“双争有我 德耀燕赵”河北省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这里举行。四位道德模范及其宣讲人用他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为来自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代表、兄弟院校及我校的学生代表等各界观众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河北省道德模范鲍守坤首先登台,他以沉稳的语调讲述了这三十余年如一日坚持无偿献血的不凡历程。从青葱岁月到年过半百,一次次无偿献血连接起无数生命的希望。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不仅自己奉献,还感召组建了5000余人的“鲍守坤爱心团队”,将个人的善念星火燃成了温暖社会的燎原之势。他的话语朴实无华:“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小事。”但这“小事”背后,是跨越三十余载的执着与坚守,是对“助人为乐”这一中华传统美德最生动的诠释。
随后,河北省道德模范张鹤珊事迹的宣讲人王雅君走上讲台。她以饱含深情的叙述,将听众的思绪带到了蜿蜒起伏的长城之上。她动情地讲述了张鹤珊数十年来风雨无阻、默默守护长城的故事——那份对文化遗产近乎虔诚的坚守,那份服务社会的情怀,通过王雅君真挚而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深深镌刻在现场每一位听众的心中。王雅君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更是道德力量的传递者和新时代精神的传播者,她让一道古老的城墙与一种不朽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作为钢铁战线上的“技术状元”,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郑久强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他所挚爱的炼钢事业。为了攻克高端品种钢的冶炼难关,他带领团队在千度高温的炉前日夜鏖战,记录下上万个操作数据,反复推演优化方案。他那双被烫伤多次的手,见证了对技术的极致追求;他那份对“毫厘之差”的零容忍,诠释了何为工匠精神。“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凡;把本职工作干到最好,就是奉献。”郑久强朴实而有力的话语,引发了在场众多青年学子的强烈共鸣,掌声如潮水般一次次响起,向这位在平凡岗位上书写出彩人生的榜样致敬。
河北省道德模范李秋杰的故事,宛如一首温暖而坚韧的心灵治愈诗篇。作为一名长期投身志愿服务与困境人群帮扶的志愿者,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为数以百计的受助者点亮了希望之灯。她发起的“山区孩子爱心午餐”项目持续为多所乡村小学提供营养午餐,惠及数百名师生,并长期关爱帮扶抗战老兵、资助贫困学校。她的善行义举如涓涓细流,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深刻感受到,崇高的道德力量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边,蕴藏于每一次伸手、每一次倾听、每一次不离不弃的守护之中。
在感人至深的氛围中,道德模范们再次被邀请至台前。我校四名优秀学生代表手持鲜花快步上台,将一束束象征着敬意与赞美的鲜花献给他们,现场气氛达到高潮。会后,我校两名学生接受省市级媒体采访,他们均表示深受感动,要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在专业学习中精益求精,在技能提升中勇毅前行,把道德模范精神转化为成长动力,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用青春力量传承正能量。
此次报告会不仅是一次先进事迹的展示,更是一次深入灵魂的动员。道德的光芒,如同盏盏明灯,必将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让崇德向善的和风,在承德大地上润泽心灵、绵延传扬。(《承德晚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