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要求各级党委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日程,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五年来,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在党中央和教育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全体思政课教师团结奋进,紧抓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机遇,取得了较好成绩。值此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周年之际,我们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全面展示我校思政课取得的建设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五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紧紧围绕“专下来、稳下来、严起来、强起来”的指导思想,坚持“六要”标准,推动以赛促教,打造“青蓝工程”,努力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业务能力突出的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
一、内培外引,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在培优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方面持续发力。五年来,公开选聘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研究生11人,校内转岗4人,不断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优化年龄和专业结构,确保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2021年,学校印发《思政课教师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思政课教师的岗位职责、任职要求、职业发展、岗位津贴、考核评价等,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进一步保障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管理的规范性。
二、多元培养,打造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常态化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以“六要”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的良好风尚。五年来,思政课教师因工作业绩突出获得嘉奖、“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30余项。
积极组织培训研修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研修活动,着力打造部门会议政治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学习强国、“学习思政课APP”“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备课平台”等资源平台开展线上学习,在政治理论、教学内容、教学能力、示范课堂、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形成了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研修相结合的“三结合”培训模式。五年来,教师参加教育部、教育厅主办或组织的培训项目23项,共150余人次,各级各类专题培训累计近3000学时。组织思政课教师赴浙江嘉兴、西柏坡、井冈山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临沂大学开展实践研修5次。教师将培训、研修中所学、所悟、所思、所获转化并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和学生工作中,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打造“青蓝工程”。坚持“传帮带”优良传统,打造“青蓝工程”,着力提高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为每位青年教师指定一名政治站位高、业务水平强、教学效果好、经验丰富、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一对一帮扶、培训、指导,实行青年思政课教师“学徒制”培养。组织开展团队青年教师教学“大练兵”等活动,邀请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的集体痛点、难点进行答疑解惑,加速青年教师成长步伐。
推行集体备课制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新教师试讲、每周进行集体备课、每学期进行教师听课互评、期末考试集中命题。对不同岗位、职称、年龄的教师分类设置听课互评要求,并着力加强对新教师的听课、评价和指导。通过集体备课,集体磨课,形成基本统一的教学课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每学期每门课程教研室集中备课、教研不少于10次,有效提升了教学水平。
建设省级教学创新团队。2021年4月,我校获批河北省第二批职业教育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通过三年建设,制定并实施了《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管理办法》等有关制度5项,团队管理机制科学合理、运行有效,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强,7位教师获得职称晋升,课程建设初见成效,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机制健全的专兼职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
三、以赛促教,教师教学能力大幅提高
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坚持以赛促教、赛教融合。五年来,荣获河北省思政课优秀讲义课件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3项,省级青年思政课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省级思政课微课比赛二等奖1项,校级相关奖励20余项。教师通过教学比赛,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集体磨课研讨,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大幅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